新乐爵,焕然一新:RUBIKORE 2书架式音箱/RUBIKORE 8座地式音箱
2024-11-22
1、声音很纯净
我第一个要说的是KORE的声音纯净度。无论是多小多大的音量,声音听起来都很纯净,那是一种很奇妙的听感,也是低失真的具体呈现。一般音箱在开大音量听时,往往会起毛边,或觉得音质变得比较差。但KORE即使把音量开得很大,依然不会听到声音裂岔,而且高频段也不会毛噪。显然,KORE的单元能够承受很大的输入功率,在小音量下也够灵敏。或许也可以说,这种纯净的感觉就是开大声不会吵,开小声背景够安静。
这个图显示KORE的高音单体磁极上有没有加铜帽时的失真状态。红色是加了铜帽,蓝色是没加铜帽。
这个凸显是采用SMC材料与一般铁材的总谐波失真差异。蓝线是采用SMC材料,红线是采用一般铁材,二者的THD差很大。
2、音质超美
我第二个要说的是KORE的音质超美。我常说,想要有层次、深度、定位感等,可以藉由音箱摆位来获得,即使廉价音箱也可以拥有。然而,想要获得很美的音质,那就必须音箱各部的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才有可能获得超美的音质。一样的功放电子线路,使用不同等级的零件,其所呈现的音质等级就会有所不同。一样大小的音箱箱体, 光是箱体材料、作法等级不同,声音表现就大不相同,更不要说使用单元的等级。简单说,无论是音箱、功放或其他器材,音质主要是以金钱堆砌起来的。KORE身上任何一个细微处都做到尽善尽美,包括音箱线端子与底座,难怪音质能够超美。
例如听AnnaNetrebko与RolandoVillazon男女二重唱那张《Duets》时, 男高音与女高音嗓音都很美,管弦乐伴奏也很美。饱满圆润,中气十足。嗓音会发亮发光的感觉。那种美的感觉是会让人赞叹感动的,而不是单纯的只是觉得美而已。而听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乐器时,KORE同样也是发出会让人想 一听再听的美质声音。音质美是听音响最重要的诉求,音质不美就算解析力再高、定位感再好,总还是有遗憾。
这个凸显是中音单体四种状况的三次谐波失真状态。红色代表Balanced SMC加了铜环,第二条是Balanced SMC但不加铜环,第三条是 Balanced Driver以铁材当磁极也加铜环,第四种是铁材不加铜环。可以看出红色的三次谐波失真最低。
3、举重若轻
我第三个要说的是KORE能够举重若轻,气势庞大、中气超饱满。一对音箱要能够举重若轻,单元数量要多些,体积要大些、高低二端频域延伸要够好,而且,很重要的是, 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尺寸都要大。KORE的中音单元7吋,涵盖频域范围390Hz-2,100Hz,这段频域大约涵盖80%的乐器、人声基音音域,其发出的能量之强,肯定胜过4吋、5吋、6吋的中音单元。这个7吋中音单元肯定是“举重若轻”、“中气饱满”听感的来源之一。而那二个11.5吋低音单元更是气势庞大的制造者,频域可低探26Hz,简直可当超低音单元来使用了。
当我听郑明勋指挥费城管弦乐团的萧士塔高维契《第四号交响曲》,KORE再生出非常饱满的管弦乐,非常有震撼力的鼓声,非常弹跳的活生感,而且音乐规模感庞大无比。那种气势绝对不是一般音箱可以听到的。
而当我听巴伦波因指挥StaatskapelleBerlin所演奏的舒曼《第二号交响曲》第四乐章时,交响乐的声势浩大,定音鼓猛捶,KORE所发出的声音能量能够将人紧紧包围在音乐中,真的能够撼动人心。
当我用KORE听完巴伦波因指挥的舒曼四首交响曲之后,内心对于KORE的赞赏来到最高点。此时我心里大声吶喊着:像KORE这种大音箱就是要用来听大型交响曲或管弦乐,才对得起它的设计团队啊!这四首交响曲并非什么发烧片,而是真正如临现场的效果,KORE让这四首交响曲发出现场该有的声音表现,饱满、雄厚、宽松、大器、强劲、有力、由小到大动态宽 等一点都不缺。
雄壮饱满的铜管有如在音乐厅所听到的庞大规模;木管和声优美光泽甜润,弦乐群融成一片有如天鹅绒;往下延伸自然的低音弦乐部厚厚的一层, 如海浪般波动,而且有弹性,有擦弦质感。它的乐器演奏质感那么的真实,管弦乐配器音响效果那么的优美,滚滚而来的饱满能量那么撼动人心。用KORE听交响曲,大脑真的一直分泌能产生快感的脑啡,让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这张图显示KORE的中音单元在以七种不同大小的功率输入时,其频率响应曲线的形状都没有大变化,这代表中音单元在大功率输入下被压缩的幅度很低。
4、低频超丰富
我第四个要说的是KORE的低频量感超丰富,超结实,超低沉。前面说到KORE的那二个低音单元可以下探26Hz。如果只是能够往下延伸,但是不够结实,那也不是好设计。KORE透过优异的低音单元,加上适当的箱体设计,使得低频段非常丰富,而且超有重量感。以我家开放式空间而言,都还觉得KORE的低频量感丰富,一般10坪或十几坪空间,低频能否容纳不满出来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例如我听Malia& Boris Blank那张《Convergence》时,内中的低频水平是我很少听到的,KORE所呈现的低频不仅是量感足够、沉得下去,而且有一种很纯的感觉,那种纯是扎实与高密度混合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美感。我的ATC主动式音箱也是每支拥有两个12吋低音单元,论尺寸不会输给KORE,但播放同一张唱片,低频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老实说KORE是胜出的,显然这种双音圈双弹波的低音单元很厉害。
KORE的低音单元x2、中音单元x1、高音单元x1、超高音单元x1,总共有五支单元,可以发出庞大的声能
5、铜管超真实
我第五个要说的是KORE听铜管都超好听、超真实。一般小尺寸音箱听铜管时,都会有单薄不够真实的缺点,甚至还会刺耳。但是KORE唱出的铜管很厚声,而且有金属震动的质感,光辉与温暖兼具。老实说,铜管乐器跟弦乐器一样,从高音域到低音域都有,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支撑骨干,如果铜管听起来单薄刺耳,其实就是宣告这套音响系统的声音听起来就是单薄刺耳。
例如听巴伦波因指挥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所演奏的《第三号交响曲》时, 木管与铜管的表现真的太美了,木管优美甜润的和声,铜管饱足的威力都让人听到的KORE极少压缩表现,或许我应该说没有压缩,因为整个音乐的动态范围听起来就是那么的宽幅,十足大音箱才有的宽松余裕。
不仅如此,弦乐部也是宽广厚实,形成很棒的低频基础,让铜管与木管能够尽情挥洒而不会失去平衡性。
再听GunterWand指挥慕尼黑爱乐的布鲁克纳《第八号交响曲》第四乐章时,那铜管排山倒海而来,光辉灿烂又有厚度有破金质感。法国号与低音号的温暖饱满厚实听起来更迷人。
6、木管超甜润
我第六个要说的是KORE听木管超甜润超丰富。作曲家通常都为木管乐器写出很美的和声,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莫不是如此,这种木管的甜润和声会让人听来很舒服。KORE的木管听起来就是如此,我相信这么美的木管和声跟高、中、低音单元的无缝衔接很有关系。在此我就不举例了,您随便找莫扎特、贝多芬的管弦乐听听就知道我的感受。
7、小提琴超甜
我第七个要说的是KORE的小提琴超甜超有光泽,而且线条浮凸。如果靠近音箱听,会发现KORE的小提琴主要是从那个7吋中音单元发出,那是线条明晰浮凸的小提琴声音。然而,因为加上软凸盆高音单元与铝带高音单元,让KORE的小提琴抹上很美的光泽与甜味。小提琴基音最高可达四千多Hz,但泛音却一直往上延伸,如果高音单元频宽够,就能完整呈现小提琴的泛音,而泛音是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所以高音单元延伸能力越好,我们所听到的小提琴音色就越正确, 反之就越不正确。
当我听听Brahms与Franck的小提琴奏鸣曲《Victor del Valle与Ana Maria Valderrama》时,无论是小提琴或钢琴的音质都美极了,光泽潋滟。听诹访内晶子所演奏的巴哈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组曲时,琴音也是美极了,那是一种会“牵丝”的小提琴美声。而听Theotime Langlois de Swarte小提琴, Les Ombres乐团伴奏的《韦瓦第小提琴协奏曲》时,那把古1665年Jacob Stainer古琴的琴音真香啊!我是说真的,听起来好像琴音都是香香的。
听John Williams所指挥的《Hedwig's Theme》,慕特的小提琴擦弦质感那么粗犷又那么真实,管弦乐那么饱满柔和,此时的小提琴呈现另一种美感。听谢霖演奏的那张帕格尼尼《第一号 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真饱满,而小提琴则娇滴滴的,甜润异常。
KORE的铝带高音单元主要负责12,000Hz以上频域,可说都是乐器泛音的范围,虽然几乎听不到乐器演奏的声音,但却负责正确的再生乐器的音色
8、声音超坚实
我第八个要说的是KORE的声音超坚实。声音超坚实可以用另外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密度高。密度高并不是声音听起来很硬,而是很实体,尤其是中频段与低频段。密度不高的声音听起来虚虚的,而且无法凝气成形,乐器空有声音没有形体。我认为这种超高密度、 超坚实的声音特质与搭配的German Physiks前、后级脱不了关系,因为这套前后级的声音特色就是如此。假若我换成Burmester前后级来推,我相信KORE所呈现的声音特色又会有不同。
KORE这种超坚实的感觉可以在《龙鼓》那张鼓乐专辑中充分感受到,我可以感受到鼓皮的震动紧压着我的心脏。听韩国女歌手罗玧宣那张 《Same Girl》中的《Pancake》时,我还可以感受到除了坚实之外,低频弹跳的速度也很快,每个低频都好像是电光石火迸出来的。
9、钢琴超真实
我第九个要说的是KORE的钢琴超真实。这种真实的感觉一方面来自密度高,有实体感;另一方面则来是低频的延伸。钢琴是体积很大的乐器,它的低音弦很粗,实际弹奏起来可以发出很强的声音能量。一般音箱能够发出钢琴的中频、高频段,但是很难发出完整的钢琴低频段,只要您曾站在演奏会用大钢琴旁听过,就能体会我的说法。而KORE所呈现的钢琴无论是高音键的铿锵接质感、或低音键的往下延伸都非常自然,而且低音键听来会有一种基础稳固的感觉,其规模感听起来跟真正的钢琴很接近。
例如我听巴伦波因弹的里斯特 《Consolations》,虽然弹得很轻柔,但那钢琴的木头味真浓,触键直感很扎实,钢琴音粒的实体感简直就是实体浮出。而听Clifford Curzon演奏钢琴、Hans Knappertsbusch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 时,无论是钢琴或管弦乐,都显露出堂堂皇皇的皇帝气势,连Curzon的踏瓣声都那么的结实。
10、大提琴超温暖
我第十个要说的是KORE的大提琴超温暖,超有木头味,超有冬瓜纤毛擦弦质感。大提琴的基音音域大多是由KORE那个11.5吋低音单元与7吋中音单元负责,高音单元主要负责再生泛音。如果没有高音单元,大提琴听起来会没有光泽没有甜味。KORE的大提琴听起来温暖而有木头味,跟低音单元很有关系,而超有冬瓜纤毛那种擦弦质感,又跟中音单元的灵敏很有关系。不过我也要提醒您,如果中频段与低频段有峰值,量感太多,大提琴听起来就会笨笨钝钝的,擦弦质感与木头味大减。
当我听Sheku& Isat a Kanneh-Ma son 以大提琴与钢琴演那张《Muse》,大提琴的嗯嗯鼻音真迷人,而且还散发出细微的擦弦质感, 以及丰富的琴腔共鸣声。而钢琴的声 音晶莹剔透,一颗颗如滚珠般。听Baux Trio所演奏的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都很美,尤其音乐的平衡性演奏真好。听Pablo Ferrandez所演奏的那张《Reflections》,大提琴的琴音也是迷死人,不仅细微的震颤可以听得很清楚,而且充满弓与弦的摩擦质感,音质更是美极了。
KORE的中音单元有二组音圈,磁极也是用第二代SMC材料制作
KORE的软凸盆高音单元负责2,100Hz以上到12,000Hz的频域,由于频域缩小,所以采用35mm,提升发声面积。高音单元背后有一个大大的子弹型容器来吸收背波。
KORE的低音单元采用双音圈双弹波设计,再加上超强的磁力,冲程幅度大,可以发出低沉的低频
11、细节超多
我第十一个要说的是KORE的细节超多,空间感超大。很多人误以为细节与空间感是从高音单元所发出,其实不然。细节与空间感高、中、低音单体都会发出,重点是音箱单元要够灵敏,启动、剎车要够快,才能完整再生细微的音乐细节。至于空间感,那是比音乐细节更细微的讯息,再生难度更高。此外,要有超大的空间感,低频表现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不信您在看电影听环绕音效时,把超低音关掉,就会发现空间感瞬间缩小了。小音箱很难重现够大够真实的空间感,而KORE在这方面则是轻易呈现。
当我听John William s那张《In Vienna》中的《Excepts》时,内中各种细微的乐器声音在庞大的空间感中飘荡四窜。再听那首《Devil's Dance》时, 同样感受到庞大的空间感与超多的音乐细节。我知道有些人会说我家的小音箱也一样可以听到庞大的空间感与超多的细节,这就好像你说我的1,600CC小车在高速公路也可以跑时速160公里, 等你开过3,500CC以上的好车,同样开时速160公里,您就会明白其中的差异了。
12、解析力超强
我第十二个要说的是KORE的解析力超强,丝丝缕缕清晰无比。这方面的表现在听弦乐四重奏、管弦乐曲时就可以清楚感受到。解析力与丝丝缕缕的表现能力跟喇叭单元的优劣、功放的控制能力很有关系,振膜该动就动、该停就停才能清楚解析音乐层次。KORE对于低频的解析能力尤其优异,听管弦乐时低音弦乐部的细微波动与弹性都能显现,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擦弦质感也不会被掩盖,增添了真实感。
当我听听Christian Ferras演奏小提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时,那把小提琴的琴音真是美极了,而且琴音线条凝聚扎实浮凸,甜润已极。管弦乐团大器磅礡,层次分明,好像将柏林爱乐拆得丝丝缕缕。这种拥有高度解析能力、又能呈现乐器美质、能量滚滚、从低到高平衡性极佳的表现真的不是等闲音箱所能做到的。
音响市场上有很多比DALI KORE更贵的音箱,也有许多体积比它更大、单元更多的音箱,但是我相信比它更能撼动人心的音箱没几对。DALI汇聚几十年来设计制造音箱的经验,推出这对已经是两件式音箱极限的KORE。将KORE摆在大空间中,开大音量,客厅瞬间转换成音乐厅,您买的不仅是一对音箱,更是一个管弦乐团。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12
2024-09-21